当前位置:综合 > >正文

焦点热讯:从“维特根斯坦”到“狂热”,上海文艺社发布夏季新书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晶图/主办方提供


(资料图片)

6月24日,上海文艺出版社夏季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图书馆举办。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楼巍、第一届短篇小说双年奖得主张玲玲、畅销书作家唐隐、上海作协专业作家理事王若虚等嘉宾分别上台分享了他们的新作。

“此前我所有的文章都是在学界发表的,从来没想过要去写一本能让大众理解的书。但后来我想应该有人做这样的事,让学界外的大众也能理解维特根斯坦,这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你需要用非常清晰明确又简单的语言来表述,这和之前的写作完全不一样。”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楼巍带来的新作是《维特根斯坦十讲》,他从2005年开始关注研究维特根斯坦。

他说,“这本书最大限度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将维特根斯坦的主要哲学思想和框架介绍给没有读过其原著的人,或者是读了原著也没读懂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许是我写得最真诚的一本书。”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黄敏评价称: “读楼巍这本书,就像听他讲课,流畅、率直、代入感十足。它不像那些学究气满满的导读那样,期待读者接下来钻研文本,甚至写读书笔记,相反,这本书是自足的,读者无需先修哲学课,也无需对照维特根斯坦的原著,就能愉快地读完,并理解其基本的思想。这本书也可以充当攀登原著的梯子,帮助读者思考原著所研究的哲学问题”。

生于1984年的王若虚,则用19万字回顾本世纪初的那一场“80后文学狂热期”。

新概念作文大赛让一批年轻作者横空出世,迅速走红全国,一夜成名、风光无限之后,那些让年轻人狂热的写作者去哪了?他们都还好吗?过上了期望的生活吗?王若虚新作《狂热》书写青春与梦幻、野心与天真、上升与坠落。这是“80后”文学偶像的兴衰史,也是写作改变命运的一次传奇。

王若虚说:“小说里的1999年到2010年,于我而言就是狂热的时代:作者狂热,读者狂热,出版商也狂热。通过比赛获取名校保送也好,取得名利也好,让作品得到认可也好,体现个人价值也好,林林总总,形形色色,欲望和企图,理想和野心,都在彼此冲撞。能够成为韩寒、郭敬明的只有极少数,更多人在漩涡之中起起伏伏。”

为什么取名叫《狂热》,王若虚说有两层含义:“当狂热到来的时候,我们站在风口上怎么写作?当狂热结束的时候,风停了,浪潮退了,梦也醒了,我们又该怎么自处、和解,怎么看待自己曾经的过去、眼下的现在,以及将来。”

张玲玲的新作《夜樱与四季》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评价说: “流动的、飘忽不定的生存状态是张玲玲小说的背景,也是她所凝视的生活状态。轻盈、诚挚而深具真实感,她以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写出了当代青年的日常生活和心灵生活。”

张玲玲则表示,这部小说集的统摄意识是关于当代的中国,从人物和题材入手,涉及到了女大学生、戏剧导演、小镇中医等等。

“它是一本空间之书,也是一本时间之书;是一本自我之书,也是一本他者之书;是一本真实之书,也是一本虚幻之书;是一本希望之书,也是失望之书。希望大家能在这些故事里面和自己去相遇。”张玲玲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易芝娜校对 | 桂 晴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