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正文

天天微资讯!黑龙江高考二本线低至287分,或许给中国暗示了一条明路?


(资料图)

金融界7月5日消息 近期,黑龙江高考二本线低至287分的新闻冲上热搜,不少人表现出对“人口少、压力小”的羡慕。有评论指出,这种“反内卷”现象的背后是东北工业衰落、人才流失、老龄化等长期问题,而今后国内许多地方恐怕都将面临相似困境,在这个意义上,东北今天的形态及其突围的路径,恰恰是一种参考经验。

著名经济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教授今日在其公众号晒了一篇6年前的文章《东北问题的评判视角、真正隐忧与解决思路》。他指出,评判东北问题应扭转思维,确立“全局”视角和“大历史”视角。

(1)全局视角,是以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为评价标准,而非仅仅以经济增长或投资为标准。事实上,人口流出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普遍问题,东北人口流出更受关注,是因为其人口流出结构——不是农民工迁出,而是高学历人口流失。因此,要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与其强调如何让大学生留在东北,不如创造条件,让低技能劳动力和大学生一起去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

(2)从大历史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东北制造业的地位随之下降,所谓的东北人口流失是中国各地比较优势变化、整个经济地理重塑过程中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表现。所以,东北人口外流可能是一个积极结果,而不是一个消极问题。

陆铭认为,东北问题真正的隐忧,是在人口流出、投资回报低、投产拉动作用下降的情况下,还对缺乏竞争力的领域加大投资。这种做法可能有短期效果,但长期看,是在用制造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无异于饮鸩止渴,最后产业竞争力无法提高,政府也会背上高负债,导致问题恶化。他指出,一个地方要发展好,必须找准比较优势。东北现今的比较优势是农业、旅游和自然资源这三大产业。

同时,东北有11所“211大学”,可以把大学所在地变成科技中心,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因此,尽管人口仍会从东北流出,留在东北的人口也会聚集到东北有竞争力的大城市和都市圈。如何让流出和留下的人都能享受富足生活,才是东北问题的解决思路所在。而其给出的这个方向,某种意义上也是未来中国发展所应考虑的切实问题。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