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正文

来宾市多举措提升新时代为侨服务工作水平


(资料图)

来宾市现有归侨侨眷1.8万人,来自越南、印尼、印度等13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3个华侨农场和4个安置点。近年来,来宾市不断探索为侨服务方式,通过做到“四个加强”、建好“四个家”,全力提升为侨服务质量。

加强阵地建设,建好“侨胞之家”。争取上级60万元资金在华侨农场安置小区——新侨社区打造以党建带侨建、社区融合治理为特色的“为侨服务中心”,并获评为2021-2022年全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目前,来宾市共打造各类“侨胞之家”10个,其中,依托华侨农场“侨史馆”、华侨印迹、侨之说长廊,打造“文化型”侨胞之家6个。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依托志光家具(象州)有限公司、武宣正大饲料公司等侨资企业,打造产学结合、政策扶持、公益助行的“企业型”侨胞之家4个。依托人大代表履职联系点,争取上级50万元资金打造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络站1个。

加强功能建设,建好“服务之家”。在为侨服务中心和侨胞之家等为侨服务阵地中,设置侨服务窗口、侨心书屋、侨家讲堂、侨上云音室等10多个功能室。各县(市、区)依托为侨服务中心、侨胞之家的各个功能室,深入开展侨法宣传“六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侨家)、义诊、文艺演出等活动近180多场次,受益群众达1万多人次。通过设立侨法宣传角、发放侨法宣传页等,增强侨法的普及面。实施暖心服务计划,春节前、中秋节走访慰问困难归侨侨眷、侨商侨领,发放慰问金、救助金。主动为侨办实事,建立“五必访”工作制度,即生病住院必访、家有大事必访、急事难事必访、重大节假日必访、家庭发生重大矛盾必访,帮助归侨侨眷解决就近入学、办理社保等问题。联合广西科技师范大学、市人社局,在“为侨服务中心”功能室增设了心理咨询、社会帮扶等服务内容,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课后作业指导,为归侨侨眷提供技能培训等服务,并提供就业推介。建立归侨侨眷、新侨人士线上服务平台,提供线上政策解读、投融资对接等业务办理和咨询服务,引导侨商侨领回乡投资创业。

加强矛盾化解,建好“特色之家”。在全市最大的华侨农场安置小区—新侨社区成立侨胞警务室。通过建侨胞“三队”(义警队、调解队、宣传队),召侨胞“三员”(调解员、信息员、宣讲员),推行“上门、现场、事后、回访”四种调解工作方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辖区。联合市公安局,整合“派出所警力+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侨民”力量成立侨胞义警队,开展治安防范整治工作;打造由公安干警、司法干警、公益律师、侨民等组成的“专业+草根”侨胞调解队,提供涉侨矛盾纠纷“上门化解、现场调解、事后调解、跟踪回访”服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院子里”;吸收侨贤组建侨胞宣传队,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侨法宣讲。目前,“侨胞警务室”共有侨胞义警员15人、侨胞调解员15人、侨胞宣传员22人。目前,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8起,调解率90%以上。

加强机制创新,建好“活力之家”。探索线上多元调解方式方法,整合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等14个部门,挂牌成立全市首个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出台《关于建立涉侨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实施意见》,成立涉侨纠纷调解委员会,建立涉侨纠纷诉调对接五项机制,积极为侨界提供法律服务。建立包括特邀调解员、侨眷调解员、海外调解员等34人在内的3支涉侨民商事纠纷队伍。建立健全涉侨纠纷线上调解工作机制,依托人民法院“e诉讼”“云法院”等远程连线平台,为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提供跨境立案、在线调解、远程庭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在线诉讼服务,有效破解涉侨案件送达难、审理周期长等问题。通过线上平台联合解决华侨农场金融债务等纠纷33起,调解率达92%以上,清偿拖欠养老金50.1万元,在线庭审为在国内外当事人节约交通开支4万余元。

2022年下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外事侨务工作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建设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来宾举行,“三四四三”工作法,被自治区称为人大侨务工作的“来宾样板”,来宾市“侨胞之家”获评为2021~2022年全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韦团 刘芷毓)

标签:

推荐阅读